
如何與世界自洽,將是畢生思考的總和
「隔著兩層口罩去親吻的畫面,或許更帶有諷刺意味、更有痛感;在 […]
漫漫人生 我主宰著時間洪流
「隔著兩層口罩去親吻的畫面,或許更帶有諷刺意味、更有痛感;在 […]
那些簡單的痛哭失聲,最純粹的讚美,成長是將每一個片段弱化孩提時期的稚嫩。而這世界的真相,就像是一繩窗戶紙,我們拼命地捅破它,只為了看見我們,還隔著玻璃。一個老人辭世,就像是一座圖書館被燒毀。
不得不說美劇《新聞編輯室》,它大概是至今還保留著新聞理想的人的防腐劑,這幾天因為工作需求,去碼了很多過往新聞編輯文學作品的數據文獻,寫了一篇關於當代出版編輯的沒落,透過由今到古的經典影視作品邂逅一場文學革命的撰文,我一直在思索著編輯邏輯的重要性,插播一些許知遠老師今天的《十三邀》又更新了,這一期是一場與科學家對話的無限探索,探索著當代的外星人,就是傳統社會中的鬼的建構。
前段時間 #鈍感力 一詞大熱,說的是現代人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必要的鈍感力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與智慧。不得不說這個詞彙送給現在的我,再適合不過。
畢業後的生活愈來愈真實,或許在每一個選擇裡,都會決定將來的生活。是活在別人的期望裡,還是多為自己而活?我想選擇後者,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冷靜地思考,熱情地生活,一直是我作爲編輯後嘗試灌輸我自己的,抱著筆電在鍵盤上來來回回反覆敲打,依舊表達不出心中所感,近期滿滿是充滿社會現實的爆擊,然而仍然想分享些工作即將滿4個月後的我,高光感謝的片刻。
選擇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我的日常革命。看到了《一條短視 […]
開始於2016的初秋,結束於2020年的盛夏,記憶的空白格,感知的內容,衝擊著我獨自成長。畢業的玻璃窗,終究還是撞碎了,我們曾經一心盼望飛出籠子,卻在這一天真正到來時,亂了陣腳,我才逐漸感知到輔大校園時光的美好。
跟著不同的隊伍,最後還是一個人,孤獨的長大了。跟著不同的隊伍,最後還是一個人,孤獨的長大了。
我們都回不去了,但我們可以一起往前走。22歲了,各種意義上的成人,原來不知不覺竟走到了學生時期的十字路口,回首過去,lsy謝謝你一直努力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
想過滾燙人生,不負此生。在大學四年裡,大概是新聞理想使然,我曾經以為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就是穩定地在電視台擔任出境記者,熬個幾年能當上主播台,找個經商的人嫁了,享受到鎂光燈下的光環與穩定的生活狀態。
這是個網路蓬勃的世代,知識教育的取得,比起60年代來得更佳方便。要成功太容易了,所以你不成功,顯得太失敗。
20幾歲的我們,身上一無所有。除了滿腔熱血和青春的資本。
渡邊昨天下午傳了條新聞給我,《大陸教育部政策暫停各地學歷層級 […]
電影敘事:你有嘗試一個人在咖啡店一邊打字、一遍灌著拿鐵,一邊痛哭的感覺嗎?多少次,我在想如果我能從這個世界消失該多好,不過那些也就是一秒鐘中的想法。如果我有一個哈利伯特的隱形斗篷,隱匿於世界萬物之中,窺視每一個的存在,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