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公司以前的雜誌有和香港The value媒體合作,這家媒體屬性偏向藝術第三市場的投資,很感謝那時候藝境畫廊的負責人讓我穿越一場藝術場域的對話,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價值是什麼?許知遠說他活著的價值,是為了在百年歷史的痕跡中留下一些傳說。

那些簡單的痛哭失聲,最純粹的讚美,成長是將每一個片段弱化孩提時期的稚嫩。而這世界的真相,就像是一繩窗戶紙,我們拼命地捅破它,只為了看見我們,還隔著玻璃。前段時間「鈍感力」這個詞彙大火,我當時並沒有去理解這背後的含義,這個詞彙是由渡邊淳一創造出來的,他的著名代表作《失樂園》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把性愛描寫得淋漓盡致卻又不下流的文筆,我暗自在想如果企業家每一個人都能像渡邊淳一一樣,肆無忌憚的說出那些該說的不該說的。

所有事情都有灰色地帶,其實成功的定義,完成源自於你解構這個問題?一位有流量的明星,他是一個成功的明星,但他不一定是一位好演員。

當我去了解所謂編輯的定義,我才知道現階段的我,大概只能稱之為「撰稿者」,最近看了《月光變奏曲》這讓我覺得當一名作家的責編是一名幸福感很高的事情,一同為一本書努力著,我還挺羨慕作為一名作家,他可以在為寫一部小說或是作品,去采風個半年,體驗人生。我也很羨慕《人物》、《彭博商業周刊》,他們會從一個經濟、科技的思維去表述受訪者傳遞的可能性,我是一名編輯,準確來說是一名雜誌的採訪編輯,社會的輪轉之中,我非常有幸看著我曾經採訪過的受訪者,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持續閃光,完成階段性的任務,作為筆者,對媒體人最高的讚美,就是認真讀他們的報導。

是真的不誇張,我會一遍遍的去抄寫節目中所有適合的經典問答,在一場場對話的博弈中,找到與受訪者之間的共頻,也極端的訓練著自洽能力,高速成長的一種方式,近期推薦三部給95後剛進入職場的社會小白《閃閃發光的你》、《初入職場的我們》、《令人心動的offer》,不知道為什麼在大陸的文化中,總讓我感覺他們每一個人都能拼命,想在一線城市拼搏奮鬥出一些所謂的成就。反觀在我眼中的台灣,享受著一種從容的安逸與確幸,當然我並不會覺得這樣不好,反而我覺得挺幸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