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度過了那段最黑暗的日子。
或許是生活的磨利,後來會慢慢發現,同溫層的大家都在低調不張揚的耕耘成自己理想的模樣,想起了那一句話「流水不爭鮮,爭得是滔滔不絕。」人生不過是一場場短跑中的馬拉松,而每一個人所認為的高點都不一樣。前陣子讀了李尚龍老師出的新書《三十而已,最好的明天還在等你》,22歲的我不禁想著8年後的我會成為什麼模樣。
漫漫人生 我主宰著時間洪流
或許是生活的磨利,後來會慢慢發現,同溫層的大家都在低調不張揚的耕耘成自己理想的模樣,想起了那一句話「流水不爭鮮,爭得是滔滔不絕。」人生不過是一場場短跑中的馬拉松,而每一個人所認為的高點都不一樣。前陣子讀了李尚龍老師出的新書《三十而已,最好的明天還在等你》,22歲的我不禁想著8年後的我會成為什麼模樣。
畢業後工作輾轉半年了,Tatler編輯獨角獸離職了,作為小一屆學妹的我,看到她限時動態發佈離職的消息,忍不住詢問為何無預期的離職,隔了幾天她回覆我:「因為太累了,要先養養身體。」同時囑咐我別太拼命,我忍不住感慨了一下,每一個人的生活軌跡,每一個想法、思考、行為,其實都是在一個平靜的狀態下形成的。
大學認識的一位朋友畢業後到三立電視台做地方組記者,她跟我說很羨慕我現在的工作,可以見到名人,見識大場面,還不會被趕稿,想一想發現似乎的確如此,而我也將長期困惑在我心底已久的問題「編輯與記者的差異?」拋給她,過了一段時間聊天室傳來了她寫的訊息:「我覺得電視台真的只是講出去響亮,聽前輩說以前當記者很有尊嚴,現在都沒有了。主要你看到的記者,都是做每天的即時新聞。我知道你的疑惑,可能你在精品場合看到的是平面記者居多,電視台如果不是業配或專題。」
新年年初的時候,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收到輔大學妹傳來的一則私訊,「我推甄上研究生了。」心底的波瀾觸動著我,社群上她從未發過任何關於申請研究生的動態,很意外卻打從心底替她高興。那陣子我陸續收到比我年紀小的朋友,考上研究生的消息,畢業後的我成天忙於和採訪、參加媒體活動、寫稿截稿為伍,早已忘記當一名學生簡單快樂的生活作息,彷彿學生生活已經是很久遠的往事。
或許是生活的磨利,後來會慢慢發現,同溫層的大家都在低調不張揚的耕耘成自己理想的模樣,想起了那一句話「流水不爭鮮,爭得是滔滔不絕。」人生不過是一場場短跑中的馬拉松,而每一個人所認為的高點都不一樣。前陣子讀了李尚龍老師出的新書《三十而已,最好的明天還在等你》,22歲的我不禁想著8年後的我會成為什麼模樣。
「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很焦慮,或許打敗焦慮的方式就是趕緊去做那些讓你覺得焦慮的事情。」
有人說我看的書很膚淺,說我應該去看一些世界名著,歷史經典,例如路遙《平凡的世界》、王小波老師《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曾經翻閱過卻發現或許是目前文學的造詣尚未能領略那一座山巒的風貌,現階段更喜歡看一些抒情散文的人生勵志的奮鬥故事,反正總歸都是書,多看總會吸收一些養分。
回首半年工作時光,開編輯會議、聯絡採訪對象、擬訪題、採訪拍攝、寫稿的日子還是挺快樂了,想起過年回南部與表兄弟姐妹吃飯,聊起工作狀況,一位表哥說:「你算是很幸運呢,畢業後能夠順利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關於這個問題,我似乎從來沒有深想過,不過是階段性很幸運擁有採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透過採訪中的分享,從受訪者的口中瞭解他們一路走過的人生經歷,同時增加我的生命的厚度。二月底公司的同事準備離職了,在尾牙前一天寫了一封信得到了回覆,而這個回覆的確令我很驚訝,更多的原因來自於發現同事擁有擔任編輯的潛能。(哈哈開個玩笑)下面是擷取他給我的一段祝福:
在過去的一年中,有人開啓了一段感情,有人錯過了一段感情,有人畢業半年還沒開始工作,有人工作了半年,才發現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人想離開家透透氣,有人想回家回不去。 總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缺憾,但缺憾存在的意義,不只是引起我們的後悔,它就像內心渴望的擴音器,會讓我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