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的生活愈來愈真實,或許在每一個選擇裡,都會決定將來的生活。是活在別人的期望裡,還是多為自己而活?我想選擇後者,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前幾天VOGUE的資深主編丁妮竟然按贊了我的文章,竟然興奮了幾秒鐘,還一度以為我看錯了,專訪了一些人物,依然覺得成就感的瞬間來自於撰寫文章被受訪者肯定與讚賞,多麼簡單的奢望。褪去了光華繁榮的面貌,留下的似乎最為珍貴,時光跌入歲月的長廊,低頭冥思那麼不可意思她也曾經在這個辦公室任職過。

「努力把自己年輕的熱情,化為年老後的財富。」

探索將近半年,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到了雜誌社,很多人說我很幸運,的確在我這個年齡能採訪到很多是人所謂的大咖人物,參加許多奢華高級的場所,但如何與這些前輩們與公關窗口打好關係與保持聯繫,總覺得現在的我還在一個摸索的階段。

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一句話,「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從學生轉為職場菜鳥半年的我,摸爬滾打後的發現,其實大學教育的根本,或許在於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真正的學習從來都是離開學校後,找到自己需要的是甚麼,才是真正的開始。步入職場我選擇了寫作,投入的時間、興趣、鑽研、創新,換來的是提升,機遇,眼界,還有真正上的成長。

有一段時間,光走在下班搭捷運的路上,看著形形色色的人群從我身邊走過,滿滿的情緒與感觸似乎只能用淚水去宣洩。開始工作的前幾個月,假日喜歡窩在家裡,沒幹什麼,就是睡覺,彷彿只有睡覺,可以忘記到起來之後的所有煩惱。公司的同事和我分享,當時我的前一位編輯離職時,她當時很擔心雜誌會開天窗,但是她想不到後面來的那一位編輯(也就是我)上手的很順利,前幾天讀到今周刊的一篇職場的文章很想分享給大家,「公司不會因為失去你這個員工而倒閉,無法運轉,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重要。」想一想的確是,看了今年GOOGLE求職就業的數據顯示,現在市場是人才多於供給崗位,所以產生了人才過剩的現狀,喔那我應該要慶幸一下在這個新冠疫情(COV19)風波之下,我還能夠順利找到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

大學實習LSI公司尾牙

至少到現在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生活,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沒有意思的事情了,如果還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那麼生活是多麼枯燥乏味。我媽經常說,你怎麼少了一根神經,不懂這些所謂的人心,我好像也就這樣稀里糊塗的工作到現在,採訪了一些大人物,去了一些高大尚的場合,有低潮嗎?好像還挺上手的。 點播一首近期很喜歡的歌曲【遙遠的妳】,有時候音樂的確是會撫慰人心。

“You only get one life ,It’s actually your duty to live it as fully as possible.”

是電影<Me Before You>傳達了生命不會重來,我們都有義務為自己的人生竭盡所能地活得精彩。而生活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品嚐艱辛過後的甜美果實,在這些埋頭帶著淚水往前奔跑的日子裡,不管最終追尋的是什麼,適時給予自己留白。學習做自己,堅定自己的初衷,或許我應該清楚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心情不錯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