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滾燙人生,不負此生。
在大學四年裡,大概是新聞理想使然,我曾經以為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就是穩定地在電視台擔任出境記者,熬個幾年能當上主播台,找個經商的人嫁了,享受到鎂光燈下的光環與穩定的生活狀態。什麼原因,讓我把整個人生規劃推翻,大概有30%的原因是北大沒有錄取上的那一天,我真的對自己無比失望與難過,難受的點很多,某一點讓我很愧疚的是,指導教授半夜幫我寫推薦信,那封信當我深夜看到內容時,感動的淚水無聲的落下,但這個沒有錄取的結果是不是要讓老師失望了?我並不知道,也不敢妄加猜測。「當期待沒有和現實成正比,真的是最挫敗的心理狀態。」
而剩下的70%是理性分析後,在電視台工讀了八個月的時間裡,我觀察到的確電視台如今是主流,那在20年、30年後呢,現在出了新聞從業人員,或是從事媒體公關相關行業會固定看電視新聞以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看網媒或獲釋動新聞為主,誰還會拿著手機看電視新聞直播?而新媒體、5G世代的來臨,短視頻、影音為王才是未來的趨勢,在近期看商業周刊有一則篇幅也是在講到未來主播主、短視頻網紅產業鏈只會增加與創收。
大四上學期,修了一堂顏辰洲老師的「電視播報實務」,算是一個嚴格又能實際學到東西的一門課程。前陣子看到了老師的臉書寫著:
今天是正式和民視道別的日子。
在民視7年半、2700多天,23到30歲,已經佔我人生的4分之1,從一退伍唸研究所就在地方組,到畢業轉社會組,再半年後進政治組,這些年的採訪生活也算是很豐富、精彩,謝謝各個階段的長官帶領我走進新聞的世界,以及同事同業們一直以來的互相協助。雖然選舉只是政治線的一部分,不過跑完一次選舉對政治線記者來說,確實是很重要的里程和成長紀錄,2016正值換線稍微接觸一些,2018、2020大選,箇中滋味趣味,只有實際上陣才能體會;另外還跟了兩次總統出訪中美洲、南太平洋友邦、南北韓文金會、2017年日內瓦WHA大會幾次出差,都是人生難忘經驗。
這次做了特別的嘗試,沒規劃下一站就先劃下這個逗點,有點小扼腕因為疫情,不能如同去年底開始預想的出國旅行充充電,但這一兩個月還是能讓自己放鬆、沉澱一下再打算,未來應該還是會在新聞與政治的路上,跟大家後會有期了!
我看完的感觸很多,七年的時間可以造就一個人成為行業的頂尖,但是否也預示著媒體從業人員到了一定的職業高度會面臨著職業疲乏與轉行的各種關卡。
我準備去上海工作了。
這個念頭其實瞬間性與長久做的決定。關於就業,如何抉擇這段時間,我諮詢過許多朋友和長輩。kathy姊姊是一個長期居住在上海很有想法又細心的女強人,可能因為年紀比我大一些,所以會去和他聊聊人生職涯。姊姊對我說:「記者比較枯燥,覺得現在社會負能量太重了,對自己的身心不是很健康,會希望珊珊做時尚編輯,做著愛美愛自己的事,而且時尚編輯之後要變換跑道,也可以有很多選擇。時尚編輯可以在很多方面認識很多不一樣的人,這些以後都會是你的資源。記者相對乏味枯燥比較正經八百,不適合活潑開朗的你。姊姊不希望你受不好新聞對你心裡影響。我會建議你走出台北 趁著年輕。就算失敗,也沒關係,可以開闊自己眼界。」
「台北是你的舒適圈,而且一切資源都有。你離開個兩三年,就算失敗了,再回到台北,你還是有這些資源可以利用後從頭來過。但你在台北待幾年,再出去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晚了,那時候你可能會要更拼命,上海是國際大都市。相對比台北要好,機會也多,但同樣競爭也會更大,有競爭力是好事,不要讓自己沒了競爭力。」這些是姊姊給我的語重心長。
思緒想了很多,的確,從事時尚相關的工作,我似乎可以操作的更游刃有餘,尤其是在上海這個「傳媒」與「時尚」蓬勃發展的城市,或許我可以給自己一到兩年的時間去探索自己人生的價值,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近期看到了一本書,分享給大家,老楊的貓頭鷹《脫貧,比脫單重要》,體悟到當一個人熬過了所有的苦,也就沒有那麼想和誰再一起了。你不覺得與一個人保持著親密的關係,是世間最難的修行,對我來說,人和人之間的相處,要讓我平靜、自在、舒服,做自己最真實的模樣。
2020520 祝大家都能活成自己熱愛的人生
#心情不錯
#珊式隨筆
#慢慢人生我主宰著時間洪流
關於作者:
心情不錯 1998年生,台北人。
主修輔仁大學織品服裝行學系,輔系新聞傳播學系,曾接受北京央視CCTV採訪,在江蘇廣電短視頻大賽拿下首獎,立志成為一名時尚媒體工作者,做一個有錢有趣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