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受到和一個人的差距,是那麼的真實。

1.

「一段陣子在校園學餐打工,每天要計算一餐只能吃在70元以內,看到喜歡的東西在看到不親切的價格,只能在東西放回去。」

這是一個不是很熟的朋友血淋淋地告訴我的,這種時候其實我多半不知道要做什麼行為。安慰他?好像也對事情體現不了任何幫助。更多時候,朋友會說:「你不懂啦,你的生活又不用你去思考這些。」最後只能選擇默默傾聽,當作朋友的傾述的窗口。也逐漸在比較之中,理解原來我生活在一個不錯的家庭之中,我不需要去思量著下一餐如何解決、為生計而困頓。畢竟生活很多時候,別人真的幫不了什麼,這或許為何成人世界裡,陪伴與承諾顯得更為重要。

2.

「你會和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結婚嗎?」

這是我離開三立電視台,sai拋出來的一個問題,我遲疑了一下。最後並沒有回答,看了他離開的背影,我在想那會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即使他在line的聊天窗口和我說:「就算離開三立,也不代表離開新聞圈。」我看過一個評論說,「婚姻是女人第二次投胎」,我看過婚姻滿美幸福的案例,也看過嫁進一個空殼富豪慘當灰姑娘的故事,只能說找一個好的對象,是挺重要的。

3.

「如果你男友公司資產負債率大於股東權益,請你趕緊分手。」

這是余適安老師在財報課程裡說的一句話,打著覺得老師在誇大其詞的形容,下課後我還去諮詢下老師。「人,都是現實的,你看到他負債這麼多,可能連一輩子都還不了,你還會跟他過下半輩子嗎?」老師,這是回復我的。以前的我,或許會幼稚的想著,人怎麼都這麼勢利呢?如今,雖然還是不能消化與理解,至少會學習沈澱與思量利弊。

4.

「如果可以,再回去讀書吧,那會是你手上的底牌。」

讀研究生,在20年的人生裡,從來不是我的選項。雖然爸媽還是會在我耳邊念叨著:「研究所一定要出去走走看看。」身邊的朋友們,也不能諒解我,出國讀研又不是我出錢,為何不想出去。其實,這個問題一直也困擾著我許久。今天和BERSON哥哥吃飯,他和我說,「不一定要畢業就是讀研,可以先玩個幾年、工作個幾年,再去讀研究生,知道你想要幹嘛。」因為讀研是那幾年的事情,工作是未來一輩子的事。也非常謝謝他,幫我鋪了一條人生藍圖的規劃,PR公司發言人,也是我從沒想過的選擇。

5.

我是一個很宅的女生,「宅」這個詞彙的定義之於我,不是說不愛出去,而是我多半出去的局,並非是我主動提議,而是好友相約。如果說,沒有人約我,我感覺是一個可以宅在家裡一個月都不出門的人。越接近畢業季,和朋友口中開始談論的內容性質也開始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最近在做保險,你要跟我買嗎?」「國考延期了,好緊張。」「以後有什麼打算,工作還是讀研?」「你有在投資什麼理財方案嗎?」「你offer拿到了沒,還在台北嗎?」這大概就是成長的足跡。

「我特別害怕走錯了每一步路。」

即時我知道,跌倒了還能爬起,但自尊心不容許?聽過了太多跌宕的故事,我愛冒險和探索,但也不願意讓自己受傷。我喜歡有一定的人肯定著我,卻不喜歡得到太多人的關注。

「哇噻,珊珊可很厲害呢。」

「你真的很低調。」

「你寫的鋼筆字,真美。」

「珊珊,是我覺得很人文關懷、善良的女孩。」

在得到這些讚美,我其實不知如何表述,疫情最恐慌的並非死亡,而是人心對未知恐懼,是我前些日子寫的隨筆,真的是在非常時期,我知道我擁有一個很好的爸媽,是在這20年來教育、給予我的一切。比我小的,我會和他們說:「你們還小,時間會積累一切,你們終將會有自己的閃光點。」比我年紀大的,我會簡簡單單說一聲:「謝謝。」學習包容、謙遜、初心,是我這一年給自己的關鍵詞。

1 則迴響 »

  1. 不要過分相信長者的建議,他們是舊時代的殘黨,過於保守了。
    未來是一場狂想。不要被任何東西限制。任何。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